兵种的防守效果往往取决于地形适配、属性克制与战术协同。从游戏机制来看,炮兵单位凭借远程火力覆盖和范围伤害特性,通常被设定为阵地防守的核心力量。其高攻击数值与固定射程优势,能在敌方单位接近前造成有效杀伤,尤其适合驻守要塞或城市据点。但需注意炮兵移动能力弱,需搭配其他兵种形成纵深防御体系。
装甲部队在平原和开阔地形的防守表现尤为突出。游戏中坦克单位通常拥有较高的护甲值和单体伤害,能有效抵御步兵冲锋并拦截轻型载具。部分版本会为重型坦克添加掩体加成属性,使其在战壕或城市废墟中获得额外防御力提升。不过装甲部队对资源消耗较大,且容易被反坦克武器克制,需配合维修单位维持持续作战能力。
步兵单位在复杂地形中展现出独特的防守价值。游戏设定中,山地、丛林等特殊地形往往为步兵提供隐蔽加成,使其在遭受攻击时获得闪避概率提升。某些精锐步兵还可能携带反坦克武器或爆破装置,形成混合防御能力。但步兵单位的生命值普遍较低,需要依靠医疗站或补给线维持持久战能力。

防空炮与战斗机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对空优战场至关重要。游戏当防空单位形成交叉火力网时,能对轰炸机群造成毁灭性打击。部分高级别防空武器还带有预警技能,可提前削弱来袭机群的火力。而战斗机单位则通过制空权争夺,间接保护地面部队免受空中打击。

游戏后期出现的复合防御工事往往能改变战场平衡。诸如海岸炮台、反坦克障碍等固定设施,通常被赋予极高的单体防御数值,但存在部署位置固定、无法移动的局限性。这些设施需要玩家在战略布局阶段就做好规划,与机动部队形成互补。

最有效的防守往往来自兵种间的科学配比。游戏内资深玩家总结出的3:2:1原则(3单位主防兵种配2单位辅助兵种加1单位机动支援)经实战检验具有普适性。具体比例需根据战场环境动态调整,例如城市巷战需增加步兵比例,而开阔地带则应侧重装甲部队。这种动态平衡机制正是游戏策略深度的体现。
